高温蒸煮袋蒸煮后破袋, 原来是这么回事!
本文就复合包装袋蒸煮后破袋现象,通过检测试验标准方法,分析了可能造成包装袋破袋的五大因素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一、耐热性的检测标准方法
GB/T10004-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、袋干法复合、挤出复合对耐热性的要求:使用温度为80℃以上的产品经耐热试验后,应无明显变形、层间剥离、热封部位剥离等异常现象。
试验方法:将膜热封制成200mm×120mm的小袋(比此尺寸小的产品按实际规格),充入袋容积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水后排气密封好,放入带反压装置的高压灭菌锅中(热锅),放置30min。高压灭菌锅的温度,水煮用的为100℃,高温水煮用的按最高使用温度处理。
二、可能原因分析
造成蒸煮破袋的可能原因有几下因素:
①热封强度不够,可是检测的热合强度虽然达到了相应的标准,但是其在高温蒸煮的条件下存在明显的衰减现象,导致不足以支撑袋内的压力而产生破袋现象。
装料封口过程中容易出现热封不合格的两个因素:一是封口夹料,此种情况所产生的不合格只出现在夹料的产品里,呈非连续性。二是,夹板有异物而导致封口不严或封刀的压力不平也可能导致。
②剥离强度较差,同理,常温下检测到的剥离强度,不能表征高温蒸煮条件下的强度,如胶水的耐热性不足(胶层交联不充分),在高温下剥离力会大幅衰减,对热合强度的补强作用下降。
下图是GB/T 10004-1998高温蒸煮袋,蒸煮前后剥离强度、热合强度的技术要求,如不满足其技术要求,则说明包装袋的质量可能存在一定的隐患。
检测项目,N/15mm | 蒸煮前 | 蒸煮后 | |
剥离强度 | PET/AL | ≥3.5 | ≥2.8 |
PET/PA | ≥3.5 | ≥2.8 | |
AL/CPP | ≥4.5 | ≥3.4 | |
AL/PA | ≥4.5 | ≥3.4 | |
PA/CPP | ≥5.0 | ≥4.0 | |
PET/CPP | ≥5.0 | ≥4.0 | |
热合强度 | PA(或PET)/CPP | ≥30 | ≥24 |
PA(或PET)/AL/CPP | ≥40 | ≥32 | |
PET/PA/AL/CPP、PET/AL/PA/CPP | ≥50 | ≥40 |
蒸煮袋的技术要求
③蒸煮操作因素,如果一个客店户反映,别的厂家提供的包装袋都存在着蒸煮后破袋的相同质量问题,往往就不是包装袋本身的质量问题了。
封口操作:先在蒸煮袋内装入内容物,排气或抽真空后,在封口机上加热密封并检查牢度要达到技术要求。在罐装内容物时,不要污染封口处的内膜,特别是油或粉状内容物。如果污染了,则封口剥离力达不到要求,在蒸煮时有可能破袋泄漏。
反压操作:首先是慢慢打开进气管阀门,让锅内压力比原来升高0.01~0.02MPa,然后再打开高压冷水进口阀门,让冷水喷淋到锅内去。这时,锅内压力会骤然下降,如果下降幅度太大又没有高压空气反压进去,就有可能因袋内压力高于袋外(锅内空间)压力而产生爆破、泄露。为了避免这一事故,就要小心打开高压空气的进气阀门,以便维持在啧淋冷却过程中,锅内空间的压力最少也与保温保压时的数值相同,绝对不能让其一下子急剧下降。
④温度控制上存在偏差,指示的温度与实际温度不符,超出了包装袋能承受的极限范围。
⑤制袋的热封合面应完全融合,不存在内侧有1-2mm的长度能撕开的现象(高温下其强度会大幅衰减)。
另外,从蒸煮破袋的具体现象入手,有利于进一步的技术分析:①因热封强度不良产生的破袋,表现现象:破袋部位是从两热封层材之间脱开。②剥离不良或反压操作不良产生的破袋现象,都是封口边缘出现离层,所不同的是节蒸煮前后剥离强度的下降率不同。
相关资讯
同类文章排行
- 六招延长凹印版辊寿命
- 凹印复合膜没干透,考虑这7个原因
- 高强型PE膜能在哪些包装袋上一展拳脚?
- 干式复合膜气泡频现,豪润包装为您支招
- 复合薄膜印刷“凹转柔”的技巧,从此对印刷应对自如
- 复合薄膜竟出现剥离强度低的现象,搞不清楚这几点就晚了!
- 环境变化对软包装生产的影响
- 开机前,千万别忘了设置好的这些复合膜印刷参数!
- 立式袋离层、复合强度低、复合气泡,实例分析!
- 冷冻食品包装袋的选购要点
最新资讯文章
您的浏览历史
